父母親都是教職人員的知名插畫家Blue,因為興趣加上天分,從小就進入美術班學習。喜愛創作卻不愛唸書的他,幾乎天天都要接受父親「鐵桿教育」的洗禮。那時候的父親對他來說,是個嚴肅、陌生,又不容挑戰的存在。直到他經歷過部隊生活的磨練,觀念跟想法都更成熟了一些,父子倆才開始有比較多的對談。之後Blue隻身北漂打拼,兩人間又開始逐漸疏遠。
“我是在產房看著我的孩子出世的,一般來說,身為父親的人應該非常感動,但當下我卻不停地在心中自問,我夠成熟了嗎?”
自從作品登上國內知名插畫設計專刊 「dpi雜誌」封面後,Blue的工作與收入上了軌道。原以工作為生活重心的他,直到在產房看著孩子出世的那一刻,才意識到自己也成為別人的父親了。
「我是在產房看著我的孩子出世的,一般來說,身為父親的人應該非常感動,但當下我卻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只是不停地在心中自問,我夠成熟了嗎?」
這種從形式上的成家,到真正成為一家之主的心境轉換,做父親的人應該都體會過。畢竟,從一人飽等於全家飽,到數口之家的全家飽,其間差距非以道里計,Blue的自我懷疑不難理解。有趣的是,Blue身在大陸的父親也同時面臨成為爺爺的角色轉換,雖然嘴上沒多說,卻立刻跑去幫孫子算八字、取名字,對剛出生的孫子疼愛,不言可喻。
之後,因為一些原因,Blue開始了單親的生活,為了孩子,他投注了所有的一切。「之前我根本不會作菜,三餐在外隨便解決就好,但有了小孩之後,為了他的健康,我只能硬著頭皮上網學作菜;以前我不會抱怨店員,但現在為了要保護好孩子,發生狀況時我就會忍不住大聲抱怨。自從有了小孩之後,所有的社交活動也幾乎斷絕了,我徹底調整了工作的時間,所有孩子的大小事,都成為我生活的重心。」
來自現實生活沉重的壓力,畢竟是無可迴避的,在時間和資源的使用上,必須不停地在工作與孩子間取捨,也讓Blue大嘆吃不消。「我現在才親身、深刻地體會為人父母的辛苦!」他認真地說。
“每次拒絕他或是罵他的時候,我都很心疼。因為,他不像我小時候還有媽媽、兄弟可以一起玩,他只有一個人”
好幾次在專心工作時,孩子鬧著要他陪玩,從小受到父親「鐵桿教育」的Blue就忍不住發了脾氣,但冷靜下來後,就會覺得內疚。「每次拒絕他或是罵他的時候,我都很心疼。因為,他不像我小時候還有媽媽、兄弟可以一起玩,他只有一個人。」Blue認為,雖然自己小時候受到的是嚴厲的管教,但無論是體罰還是吼罵,對小孩子都是不好的影響,所以他現在每每快抓狂時,都會先支開孩子,一個人到陽台冷靜一下。
「有天晚上,他看到我還在忙,就跑來跟我說了句『我到沙發上陪你』,然後就靜靜地離開了。等我忙完,才意識到有這件事,回頭一看,他已經一個人睡倒在沙發上。」Blue和我們分享了一個揪心又溫暖的畫面。
我們問Blue他父親節會期待怎麼過,他回答說,一樣往常,沒有什麼特別的安排,也沒有期待年幼的孩子要如何表達。對他來說,能夠相互陪伴,攜手共度,這份平靜與溫馨已是最好的禮物。
如此的角色與心境的轉變,也反映在Blue的創作主題上。本來擅繪女體的他,開始用畫作描繪親子關係。而那些日常生活中平淡的點滴,恰好成為Blue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
“看著父親、看著孩子,我們又該如何看自己?機緣來時,是該追求?還是卻步?”
《單親爸爸成長記》是個被大家猜想就是作者Blue真實生活寫照的連載漫畫。在其中,當我們看到想像力無窮的新手單親爸爸,在面對生活中接踵而來的各種狀況而左支右絀時,除了對他選擇後所產生的趣味結果會心一笑外,同時也讓我們反思,當面對自己的父親時,應該是怎樣的兒子?而當面對自己的孩子時,我們又該選擇成為怎樣的父親?
以台灣民眾熟悉的日常為背景,Blue細緻的筆觸描繪的是滿溢的親子之情。據Blue透露,故事中的新手單親爸爸,即將在他的新書中展開新的人生旅程,後續值得讀者們期待。
也因為對孫子的愛,現在父親與Blue有了更多的聯繫,以及從對話中所獲致的交集。
從男孩,到男人;從人子,到人父。這過程中的理解與承擔,讓Blue與他父親,以及與他兒子之間的父子情感更加醇熟。人生,也因此更完整無憾。
活動資訊: 「是誰切洋蔥」展覽活動官網
原文出處: 新光三越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