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篇,設計師30歲不再徬徨!

2015/01/30 設計新手 黑秀網編輯 - 鄭伊妏

從學校畢業後,大部分人通常直接進入職場工作,累積經驗與經歷。有人換過幾份工作,不斷嘗試,試圖找到自以心中最想要的工作模樣,而也有人選擇創業,每個人都在繪製屬於自己的人生藍圖。但隨著時間推移,當你還在工作中嘗試、努力時,卻發現自己及將30歲,然後看看現在的自己,喜歡設計,但對自己的工作茫然、錢途也茫茫;或是想轉行,卻苦無第二專長,頓時在30大關的時候,為自己的未來感到徬徨!如果你也是這樣,讀完這篇將讓你有所改變!


為什麼30歲會彷徨?心理諮商師張雪妮表示,這其實很正常。因為在30歲,人的生理發展上進入建業期,從25~45歲的階段,是人生開始想要發展,並在探索後找到目標,慢慢步入穩定的階段;一直到45歲時可以掌控自己接下來的路。因此在這個階段徬徨猶豫是正常的,而這時候是你可以開始真正認真思考你接下來的路程,希望自己變成什麼樣的一個人。這件事的核心是:「不是你是誰,而是什麼使你成為你是誰。」

30歲設計師們,其實你們有專精的領域,而這階段也是你們正在萌芽發展的時候。但你們也可能面臨了以下這些問題:
●專業能力不足─從畢業到出社會工作到現在,大部分的人會覺得這段時間應該累積了一些工作經驗,但卻處在不怎麼專業的狀態裡。設計是一門專業的領域,只有會、不會以及更好的問題,所以專業能力你們很大的目標,並想要無時無刻的精進。

●不滿意目前工作─對現在的工作還好,但也不是很滿意。有人覺得主管是草包,沒有足夠的專業能力帶領底下的員工,也有人在血汗公司上班,工時長、薪水少。你們覺得工作缺乏價值、難以成長,無晉升空間。

●缺乏自信與熱忱─不相信自己可以有什麼改變,能有什麼願景?從出社會到現在,大部分的人都已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經驗,是要繼續走,還是換一個腳步,或是要有不一樣的生涯規畫?

●恐懼未來,不想從零開始─害怕從頭開始,怕現在累積的經歷都會消失。

●現實與理想難妥協─台灣是一個起薪很少、物價很高的國家,每個月月底是月光族,這是現代人面臨的很普遍的問題。這似乎也是大家普遍在生涯抉擇路口上的一個問題所在。

在人生裡,你會擔任很多個角色。Apple的 CEO Steve Jobs在史丹佛畢業生的演講上講過一段話:「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時,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因為個人生長背景不同,會遇到以上這些狀況的原因也不同。所以現在要帶領各位透過追溯自己、說自己的故事來找出問題的癥結點。首先要一起深究的問題是:

為什麼你現在在徬徨?
為什麼你現在在猶豫?
為什麼在30歲時你應該要思考這個問題?

以下這些問題要請你回過頭思考一些基本、大方向的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串連成為現在的你,亦透過這些問題,讓你思考、拼出自己的故事。

● 請列舉出三種你以前曾經非常嚮往,但是至今仍無緣實現的職業(由近到遠)


● 你在小學、國中或高中,曾經對未來有哪些夢想?有哪些未曾實現的「我的志願」?這些工作中的哪些特質最吸引著你?


● 過去妳(你)擔任過哪些職位?


● 你喜歡的是哪些職務?你不喜歡的是哪些職務?


● 你所崇拜的偶像是誰?他對你產生了什麼影響?你最像他的是什麼?你最不像他的是什麼?


● 你家裡訂的雜誌是什麼?如果沒訂雜誌,到誠品書店最想看的是哪一類型雜誌?是哪些特色吸引著你?


● 你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是什麼?節目中是什麼吸引著你?


● 在休閒的時候,你最想做什麼或學什麼?這裡面是什麼最吸引著你?


● 你在就學期間最喜歡的學科是什麼?這裡面是什麼最讓你喜歡?


由左至右:劉瀚文、許雅婷、張雪妮
 



若現在的職業與你當初小時後的志願不一樣,那是什麼帶你偏離原來的志向?也許你會覺得以上那些小問題不是很重要,但或許與你現在猶豫的點有關連,你是不是真的很喜歡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在職涯上猶豫的原因,是不是因為你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工作,以及不知道對目前現在職位的喜歡是什麼?如果你目前沒有工作,在沒有經濟的壓力下,你想要做什麼?這些都是大家可以思考的面向。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都是讓你探討自己。


現在將前面自己所說過的故事、經驗歸納,特別要注意重複的地方,是不是總卡在同樣的問題上,你看到了哪些,或看到以前不曾發現的?不論發現多少,對你而言都是一種突破!說了這麼多,就是要你跳脫現在目前所處的框架,你的人生不是只有工作,還有工作以外的很多事情。

最主要是要讓大家瞭解最終要求的是自我實現,而不只是單純的被工作框住,覺得賺多少錢、職位有多高才知道自己是誰。你必須知道什麼時候是應該放下的「點」(時候),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點,這也許不是普遍大眾認可的有成就的地方,但讓自己爽、開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你能夠照顧到自己「開心」的這部分,接下來你就會抱持著開心的心情開始未來的人生。

這些都只是你願不願意做,而不是被推著做,要讓自己有主導權,掌控自己的命運。不要害怕改變,過往的經歷總有一天都會串連在一起,所以要多充實自己、對事情保有好奇心。而面對要改變的事情,不要換想說可以一步到位,要循序漸進的慢慢嘗試,也可以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喜歡的事情、互相鼓勵,而不是不停的抱怨,這會讓你獲得更多的正面思考能力。

“人的一生都在做決定,而決定是一門放棄的藝術”

決定一件事情時是辛苦的,但當你做出決定後,其實是放棄生活中不必要的目標,讓你朝著希望的路程邁進。自己要對自己有信心,不論在什麼狀態裡,都應該要喜歡自己。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一定會有你的方向與出路,只看你願不願意踏出第一步。或許可以試想,你希望五年後你變成什麼樣子,五年後的你來看現在正在閱讀的你,覺得你可以完成什麼事;以及一年後你在哪裡?現在的你距離一年後的你有多遠?這是最後拋給大家思考的地方。


接下來二位設計創意人:設計發浪 designsurfing 主持的劉瀚文、許雅婷,與大家分享他們轉換職場跑道的抉擇與過程。劉瀚文本科讀工業設計,從雜誌社編輯、設計產品專賣店擔任店長銷售員,到日本唸書、工作,最後因為311地震回台灣,一邊在設計公司上班,一邊經營設計發浪平台,直到專職經營設計發浪,看似與本身就讀的設計科系沒有關係,但其實各自具有連結性,並且按照自己的理想,沒有脫離設計圈。
 
許雅婷 本科讀商業設計,因為個性叛逆,大學花了七年才拿到畢業證書,進入職場後,因為個性關係,在講求團體行動的屏風表演班,顯得格格不入,甚至被叮得滿頭包,直到老闆一句話「要對自己負責」,所以開始思考自己的能力,並在制式、無聊的工作中創造樂趣。接著到黑秀網擔任編輯,工作之開始接觸木雕、竹編,覺得這個好東西是大家應該都要知道,因此利用工作之餘推廣竹工藝,讓民眾有機會體驗竹藝DIY的樂趣,並將自己對設計的熱情、夢想轉移到竹藝上發光發熱!



 
 
以下是面臨30歲的設計相關創作者真實的對目前工作的疑惑,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以下回答為諮商師 張雪妮、設計發浪 designsurfing劉瀚文、許雅婷共同參與回覆)

Q:大學讀中文系、研究所讀商業設計,目前在一間血汗公司擔任商業設計一職,對於自己的設計專業能力感到疑惑,但若是換公司,自己能找到設計相關的工作嗎?
A:有什麼樣的辦法可以告訴自己你已經有專業了。最基本的是用你的成就來證明自己的位子在哪裡,例如:累積設計作品集,再拿到市場上讓大家評估你。不要擔心得到是不好的評價,沒有踏出去嘗試,又怎麼會知道會不會受到肯定?要對自己有信心。然後接下來找自己覺得符合自己興趣與期望的工作,而不是一直待在現在這間血汗公司。

Q:想要成為SOHO,但又害怕自己無法自我控制,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當老闆?也不知道自己缺什麼?
 A:要成為自己的主人,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我們從小就被家人告知你要走哪一條路、做什麼事。不論是設計業或各行各業,你要能真正掌控你想要做的事情,其實很不簡單!這需要生命與生活經驗的累積,有些人靠想法、憧憬和運氣成功創業。你們會想要創業,是因為你們想要做自己想要做的東西。但或許不是現在,透過時間與經驗的累積,當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再來思考這些問題會比較好一點。


來賓提問



Q:已30歲的設計師,專業上已累積了一些作品、經驗,但仍覺得自己能力不足,發現自己需要行銷、溝通的能力,因此想充實自己,讓自己的專業能可以有更多的發展,但不知道要怎麼做,一定要念書嗎?還是說得一切放下從零開始,從基礎人員做起?
劉瀚文:跟大家分享我的人生故事。我的人生有很多抉擇點,我讀的是工業設計,但第一份工作是雜誌社的編輯,只因為當時覺得自己應該很適合當編輯,所以就自己做了一本雜誌,當成履歷表寄去雜誌社。後來當編輯之後,瞭解並發現跟自己想的不太一樣後便離職。

第二份工作是設計商店的店長。當時我有點想要放棄當設計師,因為我覺得在台灣,設計的舞台沒有蓋好。約在10年前,「文創」還尚未出現、政府也不在乎,就覺得設計是當美工。在當時,工設做最多的就是設計電腦,但自己又不想做電腦,當時很喜歡逛一些設計商店,心想那就到設計商店工作吧!我沒有設計商品,但起碼我可以賣設計商品,我沒有上過行銷,也不知道要怎麼賣,反正就試試看,我的想法就是把這些商品當成是我的設計在賣,為每一位客人介紹。所以我覺得當你不知道到底適不適合、缺什麼或是我是不是應該補充什麼,我覺得這是一個選擇,你要從零開始學行銷或是什麼都可以,這是你的選擇。那當初我的選擇是賣設計商品,實際到設計市場去體驗,看產品究竟要怎麼賣,這份工作讓我覺得我起碼沒有離設計太遠。

當你選擇不是做設計的時候,不見得是從零開始,以我在設計商店賣設計產品而言,我雖然沒有參與到設計產品的整個流程,但實際參與到設計商品的最後一環 – 販售,而我沒有脫離設計產品的生命鏈。所以當你發現你缺少什麼能力時,可以思考要用什麼方式去獲得,是要上課還是透過實務經驗獲得都可以。

世界上的職業是用某種微妙的結構連結在一起,不是你做平面設計就只要會平面設計的專業就可以,每種職業其實都互有關係,所以大家不用將做任何事情看的這麼功營。當你一步步朝著你的想法前進時,之後回頭看,你會發現你當時做的每一個抉擇,其實他們之間都有相關連。

社交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如果對行銷、產業後端有興趣,可以到百貨公司和櫃姐聊聊,看她們怎麼推銷,然後她們的推銷方式你喜歡嗎,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跟不同生活層面的人聊天、接觸,其實會讓你產生不一樣的想法。

Q:當SOHO接案時,在報價上往往會因為其他同業報錢較低而失去案子,讓業主因此覺得平面設計門檻低,似乎誰都可以。想要充實其他專業領域,又因為害怕而沒行動。
可以加強溝通、金管和觀察(人)的能力,對之後接案會比較有幫助,不會再因為價格的問題而錯失這個案子。業主一定會找到比你價錢還要低的設計,所以要思考要如何把自己賣出去,這跟銷售有非常大的關係,必須找出自己非常獨特的特點。

有些業主有預算,但不懂設計,所以你必須介紹自己;也有業主是他懂設計、也喜歡該風格的設計,但他沒有這個預算,所以會覺得貴,是因為他沒有足夠的預算購買。貴的定義其實是數字的高低,而在價格的背後是價值與金額是否相等,所以跟業主溝通時,要讓他知道你提出來的價格與他看到的價值是一樣的。




來賓提問

 

Q:在台灣,廣告設計市場並沒有很好,設計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因此一直加班,工作辛苦又累卻與薪水不成正比,讓人困惑這樣下去是在賺醫藥費嗎?
A:如果你有上述這種感覺的時候,就要好好思考,為工作這樣繼續下去值不值得。現在的大環境是這樣子,如果你覺得這份工作你看不到遠景,建議你可以將對設計的熱情轉移到你有興趣的事情,例如:若是喜歡做手工藝,就可以寄情於此。

有些人可能有遇到要下班了,但公司臨時加工作給你,使的工時過長,這時你要學會拒絕,學會拒絕是一種能力。工作上,哪些是你可以接受、哪些是你無法妥協,那就要提出為自己爭取。大家可能都有對自己目前的工作感到不滿,並且聚焦在不滿上面,或許大家可以試著花時間去接觸、看不同的事物,並認識更多的人。那將會讓你獲得更多,為自己帶來更多正面的思考,同時也會轉移自己不滿的焦點。

Q:終於脫離職場開始SOHO接案的人生,由於剛開始所以收入不穩定,但自己已經30歲了,看在不同領域發展的不錯、有成就的朋友,這時候自己就會有價值觀混亂,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行?不想為錢工作,又覺得錢很重要。
A:我們都會羨慕別人我們所看到的樣子,羨慕自己目前沒有的,但也忽略了自己也有被別人羨慕的地方。你是自己的老闆,你的朋友是一間公司的小主管,但你就是羨慕對方收入比你好,但有一天,當你跟朋友的收入差不多後,你就不會羨慕了。所以要看你的目的是什麼,今天你自己做老闆,你的目的是什麼?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希望自己在二年後是什麼樣子,試著想要目前你還不是的情境,例如:你希望二年後自己是破百萬的老闆,那你就要開始思考要怎麼樣讓自己的年薪破百萬,可能是一邊做設計一邊賣雞排,為什麼不行!這樣就可以年薪破百萬,你的目的就達到了。所以關鍵是,你要清楚知道你現在在做的事情的目的是什麼?


最後祝 大家成為快樂工作人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返回前一頁
有廣告刊登需求請與我們聯絡:service@heyshow.com 或來電洽詢:(02) 27587258
Copyright © 2000-2015 HeySho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文字圖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敬請尊重本站所有智慧財產權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