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你來說什麼是設計呢?這個直擊本質問題是設計者入門的第一道修煉,為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妨閱讀由Digital Medicine Lab推出的《論述設計》吧!書中收錄了上百個設計案例,提供設計的多種可能,讓你的設計思維風暴式成長!
何樵暐
互動設計師與新媒體藝術家。大學於紐約市立大學Hunter學院主修抽象藝術,研究所畢業於Art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 Media Design Practices。目前為Digital medicine lab(DML)負責人,同時擔任數間企業、新創公司的設計顧問並於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擔任兼任教職。負責《論述設計》選書及出版工作。
Digital Medicine Lab
Digital medicine lab(DML)設計成立於2016年,專注於創意編程以及推測設計的相關研究與創作。工作室以商業設計、數位藝術以及設計教育為核心,並藉由獨立出版與教學等跨領域的探索來達到文化影響以及社會改變。
讓我們換個起點,假如設計不服務於商業,是否有更多可能?
我們決定引進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The MIT Press)所推出的《論述設計:批判、推測及另類方案》(暫譯),邀請觀眾一同討論。這些內容不僅是設計師該了解的,沒有設計背景的你也可以認識,身處二十一世紀後的我們,可以將設計作為發聲、想像的武器,作為文化探針去觸碰社會的不同角落,重拾對不同問題的想像。
2021年度設計人必讀書
Q1. 能否分享一下當初想出版《論述設計:批判、推測及另類方案》的動機與背景?
何:2019年我們工作室推出了《推測設計》這本書,這是我之前在美國就讀研究所的時候接觸到的設計讀物,當時對我啟發很大,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讓我發現設計可以不用只拘限在商業邏輯中,設計還能探討有關生活、社會的議題。我現在在從事設計教學工作,我認爲這樣的內容對藝術和設計類的學生是很有幫助的。《推測設計》推出後在學界引發許多討論,例如台科、北藝等藝術類高校,都將這本書納入到授課參考中。
至於為何要接著推出《論述設計:批判、推測及另類方案》呢?主要是有學生反應《推測設計》內容較艱澀,對於初學者或大眾來說需要有更淺顯易懂的讀本,書中收錄了許多案例,促發讀者去思考設計存在於世的不同樣態。由於出版成本高昂,按以往的出版流程,這本書至少得賣每本1200-1500台幣,這給讀者很大的壓力,因此我們改以群眾募資的形式來進行,讓大家能以不到800的價格就能獲得。
知識應該是可以被負擔的重量
Q2.能否分享幾個書中您覺得特別有意思的範例呢?
何:《論述設計》裡面收錄的案例涉及社會、政治、平權、醫療等多方議題,我們每週都會在Digital Medicine Lab 的粉絲頁分享書中的部分內容,有些案例迴響蠻大的,例如書中提到的安樂死雲霄飛車、偵測癌症細胞的蜜蜂等。
【Euthanasia Coaster —— 一趟安樂死的雲霄飛車】
由Julijonas Urbonas所設計的雲霄飛車,是一種假想的死亡機器。經過精心運算,能夠以最人性化(優雅而愉悅)的方式載你走向人生的最後一程。
這趟once in a lifetime的雲霄飛車,搭還是不搭?
【Map Projections —— 地球真的是圓的嗎?】
與其質疑地球並非球體而是平面的,Agnes Denes於1970年代提出的問題則是「如果地球是熱狗、甜甜圈、或蛋形的?」這一系列的畫作挑戰我們對於世界的認知,在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件形狀、或幾近平面的幾何體中,我們如何想像世界的真實,又或者,真實在這樣混亂的矛盾中才存在呢?
Q3. 書中的案例有些設計已經有點藝術家了,您對藝術的看法是什麼?與設計的界線又是?
何:確實,這本書分享了很多非商業的設計思維,很多內容和藝術家的創作內容是重合的,我個人認為設計和藝術是沒有明確邊界的,只要作品的意圖能被清楚表達且能帶給觀眾內心的震撼,那就足夠了。可能唯一的區別是藝術品是進入美術館的,一般人可以說他(她)看不懂,但設計就不同了,作品必須能溝通,讓大眾清楚地知道。
【Bee’s —— 讓昆蟲為你看病】
「能否利用蜜蜂突出的嗅覺來為人們看病?」來自葡萄牙的設計師Susana Soares以昆蟲研究為基礎,延伸出了脫離我們一般認知的醫療工具。
除了更精密的儀器、工具、電腦之外,我們還能透過什麼樣的方式,讓我們更全面了解生活的環境與個體?
Q4. 這本書放了大量的案例是非商業的,您覺得這些內容對於設計類學生畢業後從業設計能起到哪些作用與幫助呢?
何:廣告界曾討論過一個議題「是否給菸草商做廣告?」我想這涉及到社會與道德層面價值判斷,每個行業都有一些行業道德,這些素質很難以經濟收入來衡量。我想這本書並不是服務於設計技巧,它的價值在於讓學生真誠的思考並引導學生去構建他(她)們理想的設計樣態。現實層面,《論述設計》這樣的書也能有所發揮,我曾在美國唸書,也在當地工作過,我的觀察發現,很多知名企業例如Facebook 、Google 在招攬設計師的時候並不是將設計技巧放在首位,而更重視設計師的思維和素養。
Q5. 這本書裡面的案例是需要共同討論的,對於一些讀者來說這會變成閱讀上的障礙,可能他(她)身邊沒有人能一起共讀,您會怎麼解決呢?
何:我們將推出幾個共讀計畫,第一個是「大學堂方案」,我們計劃走出台北,到其他縣市,例如屏東去和讀者交流,帶著大家一起閱讀。其次,我們也和大學校園組織讀書會、做線上案例分享來推廣我們的內容。
【不傷人的體重計】
王艾莉設計師設計了三種不同使用方式的體重計(WHITE LIES/HALF-TRUTH/OPEN SECRET),探討了產品與人性間的巧妙關係, 以及保護使用者免於殘酷事實的傷。
設計的價值
在這個講求創意的時代,我們都希望創意「落地人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與商業結合,設計便是在現實中尋找各種生活可能的領域。《論述設計:批判、推測及另類方案》的精神在於拋出一個議題「假如設計不服務於商業,那能如何?」對有些人來說,這個問題很違反設計本質,但很多現在看來創新的商業模式不都是在未被商業肯定前所誕生的嗎?
學習一直都有兩種體系:方法論和世界觀,前者教你技巧,如何完成一張作品,用什麼工具、運用哪些技法;後者給予觀念,思考這件作品背後寄託的精神是什麼?想談什麼議題? 我想《論述設計》更強調的是後者,期望每位設計師在書中的案例光譜中找到合於自己的理想藍圖。
延伸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digitalmedicinelab/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discursivedesign
相關活動
https://www.joinclubhouse.com/event/my448WYe
徐思穎Hsu Szu Ying
熱愛攝影、旅行與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