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文章 │ 攝影 黑秀人物

書架上的涓流聲,從影像漫談臺灣社會:日本「赤々舎」新書《流動的邊界》 作者蘇厚文專訪

作者/ 徐思穎 圖/ 蘇厚文
2024/08/05

從上游到海口,「河」與「溪流」這兩個概念能在我們的文化中泛起哪些漣漪?動畫電影《暗河》、謝旺霖著作《走河》、繪畫《清明上河圖》等作品皆從流水談起,連結人文景觀或社會百態。水的移動,不僅來自地心引力,也來自人的感悟,《流動的邊界》取材臺灣溪流,用影像展開充滿故事的文化絮語。

image1

影像創作者:蘇厚文

image2

從事攝影接案與創作,近年探索與紀錄溪流文化與臺灣主體性的記憶與認同,透過影像散文方式實踐於作品中。影像作品獲得2022<攝影上桌PHOTO GO獎>、《流動的邊界》由日本「赤々舎」出版。

封面選擇亮黃色與帶有曲線的文字設計,表達震動、不規則的流動感
封面選擇亮黃色與帶有曲線的文字設計,表達震動、不規則的流動感

image4

image5

《流動的邊界》初期名為《Something Vibrant》。2019年在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Photo ONE 專家面對面計劃」入選,並獲日本攝影出版社「赤赤舎」與攝影評論家飯澤耕太郎肯定,受「赤々舎」之邀開啟合作出版。攝影書《流動的邊界 Something Vibrant》於2024年7月正式出版。

赤々舎 AKAAKA ART PUBLISHING,日本知名藝術書出版社,曾出版深瀨昌久、石川竜一、齋藤陽道、上田義彥等重要攝影家作品 圖/http://www.akaaka.com
赤々舎(AKAAKA ART PUBLISHING),日本知名藝術書出版社,曾出版深瀨昌久、石川竜一、齋藤陽道、上田義彥等重要攝影家作品 圖/http://www.akaaka.com
2024年蘇厚文於花蓮好地下藝術空間舉辦個展
2024年蘇厚文於花蓮好地下藝術空間舉辦個展

image8

image9

image10


水邊之物

水邊之物,折射了人與流水的關係。河流通常是讓人遠離世俗的「洗塵」之地,蘇厚文反向思考,觀察河邊被遺留的「塵跡」,精緻地描寫了那些微小、容易被人忽略的細節,以此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

image11

岸邊岩石
岸邊岩石
岩石上的局部細節
岩石上的局部細節

image14

河岸旁的道場,一座特地封膜的觀音像
河岸旁的道場,一座特地封膜的觀音像
道場裡有特殊石頭與金龜
道場裡有特殊石頭與金龜

 

河上之人

河水的流速影響沙石的沈積,時間的流轉同樣在河岸兩邊留下不同風景。河岸有人,人有故事,蘇厚文在岸上遇到了來自不同年齡、階層、背景的人:移民、學者、普通家庭…他(她)們把河作為休憩之地,在河邊談論著對生活的期待與感受,這些言語伴隨著河水潺潺,展現另一種人文生態。

image17

image18

image19

 

「過去這六年,我都是抱著敬畏的心來拍攝這些影像的。原以為拍的是自然,但卻意外地帶我進入另一個社會視角,有人聊宗教、有人聊感情、有人聊工作,我有時也參與到他(她)們的對話裡。」

 

image20

image21

 

延溪而行,沁人心脾

城市之於河流,繁華之於平淡,喧囂之於平靜,那些想接近河水的人,多少對原初的簡單存在嚮往。現實難,難得令人迷惘,但走到河畔,水流總依循著宇宙的規律流動不止,細細想來,我們所見之景,不過是大地循環的曇花一景,如此,何須煩惱?蘇厚文的攝影帶出了這層關係:流水對人的天然引力,且人又在不知不覺中,與自然塑造了新的互動,這幽微的關聯,被他的鏡頭巧妙截取下來,編織成一本影像之書。閱讀時,如老子說的「大音希聲」,那些最大最美的聲音,都是無聲之音,不是音律,而是人內心的共感與體會。書架上,細細涓流,在每個跨頁、在每個細節、在每個人心中流轉成詩。

image22

台北moom bookshop 藝術書店 圖/徐思穎
台北moom bookshop 藝術書店 圖/徐思穎

 

延伸閱讀>
https://suhouwen.com/

 

徐思穎 Hsu Szu Ying (Suly Hsu) 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 2017年開始從事當代藝術之報導寫作,熱愛攝影、旅行。 個人網站https://nowshowup8825.wixsite.com/hsuszuying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suly.hsu
徐思穎 Hsu Szu Ying (Suly Hsu)
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
2017年開始從事當代藝術之報導寫作,熱愛攝影、旅行。
個人網站https://nowshowup8825.wixsite.com/hsuszuying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suly.h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