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藝術書店做不下去了!這群人用創意把小店變成文化地標!荷蘭Limestone Books書店專訪
當「藝術」、「書店」出現在新聞標題時,總伴隨著「倒閉」、「生存」等詞,好像從事這行又苦又累,但卻有一群臺灣人,用各種創意將14坪的小書店盤出活路,成為當地的文化地標,一起來解鎖Limestone Books的經營之道吧!
.
Limestone Books
座落荷蘭馬斯垂克的獨立藝術書店,由陳臻、張予馨、李欣潔、游量凱、謝以萱創辦,她(他)們分別從事性別研究、電影評論和策展,策展和活動企劃,平面設計等工作,因熱愛藝術書而開啟了Limestone的書店之旅。Limestone 原意為石灰礦,為馬斯垂克當地的礦產之一,此材料也同時也應用在印刷業中。
「石灰石的形成是經過數以萬計年間有機物質累積壓縮而成,對我們來說就像書頁一樣。」
Limestone 創辦人 陳臻
「非西方、非主流,歐洲書店多以自我風格鮮明獨特為訴求。」
.
Limestone故事
荷蘭馬斯垂克(Maastricht)位處南方,陳臻求學時曾在此地當駐村藝術家,便發現這裡較少英文或非荷文的藝術書,因此萌生了做藝術書店的想法,在與夥伴討論後,便開始找房子、撰寫ㄧ營運計畫,就這樣,當地唯一一家以非荷語的藝術書店誕生了。
「我們是這裡唯一一家藝術書店,並同時經營多項活動,加上荷蘭文化中批判性思考非常普遍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忠於自我、個人風格鮮明,讀者也會支持有觀點、主張的內容,這給Limestone Books不錯的文化水土。」
.
多角化經營,「角」該長怎樣?
逛過書店的人都知道,除了書,店裡還販售文創商品、體驗館、小食….「當代書店不賣書」好像已成為眾所週知的事實,甚至賣書這項服務只是書店經營項目的分子之一。陳臻與工作團隊深諳此道,也清晰賣文創、食品並非Limestone Books的經營重點,在預算、人力最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將書店成為人想踏足的空間呢?
「我們將書店定位為一個可以玩藝術的地方,從某一個議題出發,可以做展覽、音樂會、放電影,玩占卜、療癒按摩等,這些內容會與我們書店的書或藝術家有關,當人體驗完後,大家對於藝術書所談的東西會有更深的理解。」
「結合當代社會議題,例如參考LBGTQ的讀者喜好以及荷蘭當地的國王節等活動來進書。」
除了活動Limestone還配有「鎮店之寶」油印機Duplicator,來訪者可以DIY印製圖像,偶爾搭配藝術家活動印製小誌、海報等視覺作品,讓人體會手作的樂趣與了解書籍歷史。
.
Artist Take over :放手經營,換位思考
Limestone Books另一個特色是Artist Take over計畫,這項計畫可以說是對經營者的「極限挑戰」,工作團隊將經營權交給藝術家發揮,活動期間駐店藝術家自由安排店的平面規劃、佈置、服務、營業時間和風格,而陳臻與工作團隊的任務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完成藝術家的想法,相當於把書店當作藝術空間,他(她)們成為了策展團隊。
「這種模式是很有挑戰的,每個藝術家的思考方式不同,但好處是,我們可以不斷注入新的觀點與體驗內容。執行到現在,這個想法得到藝術家與讀者的廣泛支持。」
.
夢想守恆定律
物理學常說質量守恆(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 of mass):質量的量值隨著時間變化並不改變而是守恒的,這意味著質量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破壞,儘管它可能在空間中重新排列。Limestone Books 展現了另種「守恆精神」,一切的因果看似偶然,實則必然,這群飄揚過海的臺灣青年,在充滿隨機、亂數空間中因書相聚,讓夢想的守恆在異地他鄉的荷蘭馬斯垂克,成為小鎮中最獨特、美麗的文化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