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佛法遇到創作,6個令人改觀的思考狀態:泰國藝術家Natee Utarit專訪
泰國,佛教延續上千年的黃袍佛國,三萬多座佛寺遍佈各方,修行者處處可見,其中也包含了一位藝術家-Natee Utarit以禪修為日常、以創作為寄託,用三十年如一的生活節奏經營著自己的職涯。
當佛法遇見創作,就像兩種不同色系的顏料,匯聚在畫布上,藝界與法界,互相通融,其中的奧妙,或許就在這「六字」……
Natee Utarit
泰國Top 100藝術家之一,作品展出於Queensland Art Gallery、Singapore Art Museum in、National Museum of Art Osaka (NMAO)、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okyo (MOT)、義大利、柏林、韓國等地。
.
一、境/進:以精進面對現實
Do it now, don’t wait until you cannot!
每個藝術家的職涯起點,大多是名不見經傳的,1970年,Natee出生於曼谷的一個普通家庭,生活並不富裕,藝術這條路,開始走得篳路藍縷,他回想自己大學時的生活:
「我一日的生活費是60泰銖,往返學校的交通費12銖,剩下的要支付三餐、買繪畫工具,有時我會將餐費省下,存下來去二手市場買舊藝術雜誌。」
在沒有網路、學習資源欠缺的年代,他透過二手市場買來的歐美雜誌自學英文,翻讀字典,查找記誦,培養外語能力。
I need to know certain western cultures. In Asia, contemporary art is western art. There is so much art trash, an artist must be able to select and critique.
.
深知資源得來不易,Natee極度珍惜每一管油料、每隻畫筆,不想浪費任何一份材料,「精確」是他在畫布上的苛求,動筆前須做好詳細的計畫,動筆時專注當下,對他而言只有當下,才是最好的創作狀態。
「好東西不言而喻,我認為藝術應是精緻、有品質的。」
二、靜/淨:以定安穩內心
Natee的生活態度就是工作方法,篤行固定規律,每天如一,他分享自己的日常:
「7:00 – 14:00創作; 14:00-19:00 處理對外事宜; 19:00-21:00 禪修打坐,我很重視打坐,對我來說那是一天最放鬆、舒服的時間,遇到念頭干擾時,我都會對它說 Hi, I Know, Bye。」
打坐能沈澱雜亂的念頭,使思考變得透徹,不僅幫助他在決策時更加果斷,同時也讓他遇到挫敗時能用穩定的心淡然處之。


「藝術家是非常專業的,需要在自我創作與藝術市場間找到平衡,這需要清晰的思考,就像我不斷在探索泰國與西方間文化關係,本土與歐美文化的價值標準在哪?」




.
「每個世代的偏好與特質都不同,但是一切都有自己的週期與循環,過程中一定會有其相似性。」
.

三、鏡/敬:以反思謙卑處事
在Natee的工作室裡,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諸如駐村藝術家、學生、實習生、工作助手等,從他(她)們的交談間能感受到彼此不分高低,溝通就像朋友一樣。
「反省能滅除人的自傲之心,我在藝術界可能有所成就,但出了展場,我也是買菜要排隊的普通人,每人都有亮點,值得被公平善待。我喜歡跟不同領域的人交流,這讓我明白自己還能怎麼改善。」
專業:就是不斷向上的人
《灌籃高手》作者井上雄彥說:「專業就是不斷向上的人。」向上有很多種方式,有日以繼夜、焚膏繼晷的刻苦,也有鬆弛有度的日日精進,不管如何,向上的源頭來自於讓自己走向更好的精神狀態與生命價值,亦如Natee說到的:
「生死無常,人生最重要是沒有後悔,如果有想做的事,現在就去做,不要等待。愛要及時,藝術創作也是。」

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
2017年開始從事當代藝術之報導寫作,熱愛攝影、旅行。
個人網站https://nowshowup8825.wixsite.com/hsuszuying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suly.h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