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文章 │ 其他議題 黑秀人物

臺灣流行音樂產業強在哪?音樂企劃吳忠諺專訪

作者/ 徐思穎 圖/ 吳忠諺
2023/05/09

世界80億雙耳朵,除了聽人說話,就是聽音樂了,哪些曲子是你心中的首選?又是誰的歌?當前流行音樂已是韓國、歐美的天下,音樂產業的戰國時代,硝煙四起、優勝劣汰,而臺灣,如何在亂世凶年,尋出一條處事之道?

 

吳忠諺 Tyder

image1

音樂企劃,研究流行音樂、現場表演近十年,以理性分析及感性體認作為媒介,藉著系統化思維在各種載體上展現文化的新意與多元,曾任職於種子音樂、地球娛樂。

 

韓國音樂產業的特色

跨出臺灣,了解世界,歐美、韓國的音樂產業特徵是什麼呢?忠諺總結「細如髮絲的產業分工」是判斷一個產業是否發達的重要標準,比如不同量級的綜藝、榜單、獎項,好比階梯,一個素人蛻變成行業頂流,勢必經過不同階段的洗禮,換句話說,產業有明確的價值鏈,藝人的成長也有跡可循。

「韓國新人,會先發單曲試水、根據榜單調整定位,再陸續推出EP、專輯等。」

Melon 為韓國重要音樂榜平台,為評估藝人影響力的重要指標https://www.melon.com
Melon 為韓國重要音樂榜平台,為評估藝人影響力的重要指標   https://www.melon.com

音樂是一個非常仰賴其他價值鏈條的產業,音樂售賣與聆聽平台、媒體曝光平台、演出、音響、舞台、影像拍攝等相關企業…,每一個領域都是一門生意。

等等,分工臺灣也有啊!很多藝人也是從河岸留言、Legacy、小巨蛋一路磨過來的,也有榜單、音樂平台、音樂節目,那與海外到底不同在哪?

「關鍵在製作發行策略、資源調度與相關配套舉措的靈活度、創新度與細緻性。

究其根本在於臺灣的市場小,公司規模小,這是一把雙面刃,優點是能靈活調度資源,缺點是很難做出規模,而規模,也是促成產業分工關鍵動因。

「這個影響很直接,小體制公司有時會對應付各種媒體與內容分身乏術。試想,每個渠道的推廣屬性不同,這反而需要更多人投入,有細緻分工,整體質量是加乘的。」

 

商業怪獸:大陸平台為王的產業特質

除了細緻的產業分工,特殊的商業環境亦生長出另類的產業特色,碎片化時代看似迎來分眾市場,但亦有強平台主導市場文化的狀況出現,比如大陸在音樂產業中出現了獨特的現象:強媒體拖慢分眾市場進程,抖音的橫空出世與各式音樂綜藝屢創佳績即為案例。

「拿TICKTOK這個強媒體來說吧,其強勢的推廣能力就會促使音樂公司根據平臺方調性訂製內容、洽談商務,音樂類綜藝也是一樣的道理,如近期的《聲生不息》。強媒體做的不單只是音樂,更有諸如藝人、世代、情懷、符號、各式議題等大量訊息集中展示,不僅放慢群眾分化的速度,同時也提供密集而強勢的曝光機會。」

 

大陸大型音樂綜藝 圖/ https://zh.wikipedia.org/zh-tw/
大陸大型音樂綜藝 圖/ https://zh.wikipedia.org/zh-tw/

 

Black Pink的反思:創新與標籤

臺灣有機會打造如Black Pink的頂級天團嗎?

「目前看來機會偏低,但我對未來保持樂觀,Black Pink的成功要素很多,我先想到的是華語音樂圈的標籤問題。」

通常,華語音樂男團的人數會多於女團,在於社會對男性的樣本接受類別多:可愛、可狼、可娘、可…可能性多,但女團的角色定位大多是:自信、勇敢、甜美,這三大標籤,典型的例子是S.H.E。

「這和市場的接受屬性有關,日本女性標籤就比臺灣多,例如除了前面提到的三大標籤外還有萌、御姐、二次元等定位可以用。在華語圈,通常女團人數如果大於四人,定位就容易糊掉。」

 

https://www.blackpinkmusic.com
https://www.blackpinkmusic.com

 

Black Pink 成功的另一個原因是敢於放手的冒險精神,2016年的韓國、日本女團普遍以男性目標受眾(Target Audience),多還在走「萌妹」路線,以女性為TA的Girl Crush定位基本上是沒有的,Black Pink可謂先鋒。

「音樂不能總在情歌上打轉,勇於破圈是我對這個現象級女團的反思。」

音樂產業符號結構  圖/吳忠諺
音樂產業符號結構 圖/吳忠諺
臺灣音樂圈產業鏈  圖/徐思穎
臺灣音樂圈產業鏈 圖/徐思穎
圖/https://www.shopback.com.tw
圖/https://www.shopback.com.tw

 

去中心化時代下的思維調整

「明確商品屬性後,依照比例原則有效調動:圈層與圈層間的靈活互動、集中媒體資源與金源挹注、尋求強曝光平台,是臺灣音樂圈目前最需要的三張牌。」

忠諺笑說自己很懷念電視作為強勢媒體的唱片時代,當時專門針對音樂的電視台就有Channel V與MTV兩個,遑論散佈各大衛視的音樂或綜藝類節目、每個節目的打歌環節,以及節目與節目間的音樂集錦廣告等,甚至有聚焦藝人與音樂作品動態的娛樂新聞節目,比如帶狀節目「康熙來了」提供新人露臉、舊人轉型的空間,亦是唱片公司推藝人、打歌的絕佳機會,但現在有如《康熙》影響力的綜藝基本沒有了,這個節目的結束,是臺灣觀眾的扼腕,也是音樂產業的損失。

 

https://www.mtv.com.tw/
https://www.mtv.com.tw/
《康熙來了》已停播 圖/中時資料照 https://www.chinatimes.com
《康熙來了》已停播 圖/中時資料照 https://www.chinatimes.com

 

「整體來說,臺灣媒體環境還存有部份中心化的影子,對音樂公司造成牽制:藝人開案要以專輯投資、才有足夠資源下廣播cue、有足夠話題與媒體深聊、有足夠新作能上舞台表演,每次的投注都相當巨大,資深藝人仰賴這樣的商品發行流水線階段性可行,但新人若也是這套模式推廣,其成本投入風險將相當巨大,無形中讓唱片高層喪失推新藝人的意願。產業其實亟需一個提供給新人或創新嘗試之作品的展示舞台,不僅是內容的創意展現,更包括單曲或其他創新推廣形式的市場空間。」

 

當前:臺灣音樂的希望之火

感覺臺灣音樂產業問題重重,難道都沒有優點?

「有許多值得提的例子,像是相信音樂『母雞帶小雞』成功模式,天團會在演唱會上帶新人破圈。另外,許多音樂人也利用自媒體或跨界運作來經營粉絲,先從合作單曲開始,站穩腳跟,再慢慢開展專輯等專屬作品,此時,她(他)們是帶著作品來與唱片公司合作的,有著自己的核心團隊與價值鏈定位。」

9m88 靠著自我經營,一步步邁向自己音樂的商業道路 圖/apple music
9m88 靠著自我經營,一步步邁向自己音樂的商業道路 圖/apple music

 

臺灣音樂:下一個十年

臺灣音樂曾經有過一段黃金歲月,但季節更替,歲月流轉,當下的環境正給出一個艱難考題:想要超車韓國、歐美、大陸,考驗著企業擁有跨娛樂運作策略的大局觀,現在的情況是臺灣音樂產業鏈存在斷層問題,有優秀的藝人、音樂作品,但與之相稱的媒體、節目或表演舞台在哪裡?以資本、延伸合作的品牌又在何處?這些都是把市場做大、造就世界天團的必要因素。Black Pink能在臺灣引起狂熱說明臺灣音樂圈的標籤樣本正在被打開,但誰會成為啟動一個新樣本的獨角獸呢? 這道題,需要整個時代、社會、每個臺灣人一同完成,期待音樂圈再次燃起地理大發現般的拓荒精神,為臺灣音樂撐起另一片風景。對於音樂產業,你怎麼看呢?

 

徐思穎 Hsu Szu Ying (Suly Hsu) 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 2017年開始從事當代藝術之報導寫作,熱愛攝影、旅行。 個人網站https://nowshowup8825.wixsite.com/hsuszuying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suly.hsu
徐思穎 Hsu Szu Ying (Suly Hsu)
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
2017年開始從事當代藝術之報導寫作,熱愛攝影、旅行。
個人網站https://nowshowup8825.wixsite.com/hsuszuying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suly.h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