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這項特質,你遲早被AI取代!創意行銷的未來趨勢 –廣告人 常一飛專訪
我們從小就懂得觀察,雖然還不明白事理卻已經能夠察言觀色,某些人天生就具備了說故事的能力,有些人則是擁有色彩、美學的強大天賦,這些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特質,只要加以歸納、整理出自己的一套邏輯,就能在這個拿起手機就能拍廣告、會打字就能寫文案的自媒體時代中成為內容創作者,然而,能夠讓內容創作成為事業、成功營利的人少之又少,這是為什麼呢?
「用毛筆書寫的毛筆字跟用原字筆寫的硬體字都是為了傳遞訊息而生,但是經過了時間的淬鍊,蘊含悠久文化與技藝的毛筆字昇華成更高層次的書法藝術,而硬體字則被更有效率的電腦打字所取代」常一飛用耐人尋味的比喻點出答案 – 富有底蘊的技藝。
什麼是廣告行銷?我實際做了才知道
「念書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廣告,只知道畫畫能帶給我成就感,從復興商工畢業進入大學後,才從學長姊口中聽到這個詞」,不過想要進入廣告業除了熱情還得靠運氣,投履歷未果的他選擇先進入製片公司磨練,勇於挑戰的個性不僅獲得老闆的青睞,培育他成為導演,出色的想法也讓他被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相中,自此開啟了他所期待的廣告人生。
「雖然在製片公司的生活很自由、很開心,但是真正進入廣告業的核心才是我的夢想,當時我計劃給自己一年時間去試試看廣告業是否真的適合,沒想到一待就待了快三十年」常一飛笑著說。

“既然來了,就別白來!既然做了,就別白做!既然想玩,就用自己的方式用力地玩!”

正式進入廣告業的他除了見到更寬廣、更多元的舞台外,也開始瞭解「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句話的真意,「在製片公司時我總認為廣告公司的人不夠變通、不了解創意行銷,但是真正踏入那個圈子時才發現他們不是不懂,而是要更懂得取捨,也讓我知道自己必須學習用不同的角度、更深一層的思維來看事情」說完,常一飛笑著補充了一句「不過當時的客戶是真的不懂行銷」。

被現實敲打出來的必備特質
為了服務品牌而存在的廣告業從平面、廣播、電視到現在的一條龍服務,隨著需求越來越多元,內部的分工也越來越細,儘管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業技能,但常一飛認為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廣告人,除了必須對所有事情感到好奇外,還必須對人充滿熱情,因為只有這樣才會去思考人的行為與他們背後的動機,這也是他近三十年廣告職涯的心得。
“廣告行銷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正式提案前都應該思考有沒有更好的創意”

無論在組織中扮演哪個角色,常一飛認為「勇敢」是所有廣告行銷人共同的特質,因為廣告業充滿了挫折,如果不夠勇敢、經不起打擊就無法繼續待在這裡,此外,他也認為優秀的廣告行銷人必須敢突破現狀,尤其當客戶有其他意見時,要有勇氣用觀點與實力來證明自己的提案更適合!「打破框架、嚐試新的方法總是危險的,而你是否再三思考、相信自己的提案能達到更好的效益?無論你選擇走上創新的鋼索還是舒適而平凡的道路,都不能放棄追求創意的熱情,唯有具備勇氣與熱情才能不負你的專業」常一飛說。

“想影響人們的思維,想要得到一份回饋,你就要先付出雙倍的代價”
至於要如何才能訓練自己成為優秀的創意人才?常一飛分享了他保持自我更新、激發創意的三個方法:
多看好的廣告:
不僅要看好的廣告,而且要試著去分析它好的原因,思考它為什麼可以獲得這麼多人的肯定,當你在拆解、分析它的同時,你也在吸收這些讓作品變好的元素。
日本「相鐵、東急直通線」開通的廣告在網路上掀起熱烈的討論,除了故事內容觸動人心外,完全真人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也讓人驚嘆。
而拍攝過程的花絮影片也讓人了解這部短時間突破百萬瀏覽的影片,背後拍攝的方式與職人堅持完美的精神。
多閱讀:
書、雜誌、電影或是YouTube上的頻道影片都可以多看,因為這些都是別人花時間整理出來的觀點及資訊,即便不那麼精準、深入,但這些都是幫助我們快速開拓視野、累積歷練與知識的工具。對於有興趣的內容應該多看幾次,因為每次閱聽時所觀察的細節、思考的重點都會有所不同,可以讓我們學習用不同的角度去挖掘更深層的意義。
多交朋友:
盡量把觸角往外延伸,透過不同人的觀點、經驗分享或是活動,豐富自己的生活體驗,讓自己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吸取經驗,讓自己有更多的話題與知識。

精彩的行銷戰國時代
親身見證台灣廣告行銷業三十年的常一飛將它拆解為Power of Media、Power of Creativity、Power of People這三個時代:
Power of Media
這個時代裡媒體最大,由於電視台及報章雜誌的數量並不多,所以只要能掌握媒體就能掌握住流量。
Power of Creativity
從有線電視開台後,各式的媒體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頭,在廣告投放的選項突然倍增時,媒體的主導權也被大量稀釋,取而代之的就是能創作出吸睛內容的創意人,這也是廣告公司最輝煌的時代。
2015年全聯經濟美學的Campaign 不僅為品牌建立起便宜又聰明的形象,也掀起一股討論的熱潮,更直接讓整體營收有感提升,這也是創意為王的經典案例。
Power of People
直到社群媒體崛起,大家都可以公開發表意見、評論時,影響力的遙控器就被轉交到每個人的手上,就代表Power of People的時代來臨。
“無論是何種製作方式或模式,廣告行銷的邏輯是不可或缺且不會改變的”
常一飛認為雖然自媒體不見得能達到廣告等級的品質,但是效率卻比較高、製作成本也比廣告低很多,而這就是彌補品質差異的關鍵,「打個比方,以前的衣服都是手工訂做的,但現在衣櫃中可能大都是快時尚的產品,有的甚至還沒剪標就準備要被流行淘汰了,即便有點瑕疵,so what?反觀手工訂製的衣服就自動被人們昇華成為高級精品。媒體也是同樣的道理,現代人主要的資訊來源是手機,在這麼有限的空間裡,你的影片要多高畫質?文字又要多雋永呢?不過這不代表人們不需要手工服飾或高大尚的廣告,只是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裡,人們只需要一般品質的內容就夠了,這也就表示時代的價值會隨著時代進步而改變」常一飛打趣的說著。

AI亂入下的行銷趨勢
「廣告其實是個很雜學的產業,當團隊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興趣與想法時,才能夠激盪出創意的火花」,常一飛說call work時每個人都必須提出自己的觀點,數據必須提出他分析的結果以及洞察後所發現的現象;策略必須在綜合評估市場、品牌及消費者等面向後,提出能夠說服客戶而且能帶給創意團隊啟發的規劃,而不是用形容詞堆砌出來的論述,這樣才能夠做出同時滿足客戶與消費者的廣告行銷專案。

面對AI技術的快速發展,常一飛坦言這對於創意產業的衝擊會非常大,尤其在經營模式與組職架構上更為明顯。「人工智慧就是應用在創意產業的工具,雖然能夠快速生成內容素材,但品質的關鍵在於背後的操作者,而且素材生成後還是需要靠專業、有素養的人來收尾。這就像用手機拍照一樣,雖然APP可以自動對焦、補光、套濾鏡,但不同人拍出來的照片就是有優劣之分」常一飛說明他對AI的看法。

對於廣告行銷產業的發展趨勢,常一飛認為會發生人力需求減少及工作增加這兩種現象,所以很可能會發展為「外部協同作業,內部核心整合」的模式,「未來,進入創意產業的門檻將會越來越低,只要找到對的科技工具及協作者,不再需要經過層層的考核就可以自由選擇成為協同作業者或核心整合者,但是競爭會越來越激烈而且淘汰率會大幅提升,這就是未來去中心化的經營模式」常一飛分享對於創意產業未來發展的看法。

人生的機緣其實很有趣,近三十年的廣告生涯將懵懂少年的天賦轉化成為無可取代的特質,在見證廣告產業的興衰後,廣告人勇敢、好奇與熱情的特質再次將常一飛帶往新的挑戰,或許「將不完美轉化成另一種完美」就是廣告人深入骨髓的天性,但是要如何才能善用創意將不完美轉化為完美?常一飛的行銷心法你絕不能錯過。
延伸閱讀>
你的內容讓人啟動「購買」還是啟動「離開」? 廣告人常一飛讓創意一次ok的行銷心法!

自以為留了鬍子就可以成為Tony Stark
硬生生忽略財力、智慧與外表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