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28億!NFT天價神話與暴跌背後的反思與觀察:劉呈顥、彭少甫、莊孟儒專訪 【黑秀談藝】
聽過NFT嗎?這個去年席捲世界的商業神話,讓數位藝術締造了28億臺幣的成交價,卻在今年一路暴跌,有些甚至被視為數位垃圾,倒底,NFT是曇花一現?還是大勢所趨?身為創作者,該知道哪些事?我們獨家邀請到NFT專家劉呈顥、臺灣區塊鏈大學聯盟理事長彭少甫、投資經理莊孟儒為您一一解答!


劉呈顥
「如果你我手上各有一百塊,我想要跟你交換,這通常會成立,但假如你手上的一百塊有鄧麗君的簽名,而我想用我的一百塊來跟你換時,你未必會同意了,因為這可能價值一百萬,這就是非同質化代幣NFT(Non-Fungible Tokens)的意思。看起來一樣,但價值不同。」
劉呈顥(Ethan),一位從連鎖餐飲跨界品牌設計、藝術策展與科技業的創業家。Youtube影片《一直聽到NFT又不知道NFT是什麼?花20分鐘看完,你就贏過90%的人了》2021年突破113萬次點閱,2022年五月出版的《NFT實戰聖經:劉呈顥教你創造財富的10種方法》,預購時便位列誠品銷售榜第一名,該書已三刷。
彭少甫
「新世代的社交會貨幣已不是名車或是名牌包了,更可能是手機裡的頭像或數位遊戲中的角色。從資源有限,人卻慾望無窮的邏輯出發,NFT提供了向世界展示自我的最好方式,因為我有你沒有。 」
彭少甫(Leo)臺灣區塊鏈大學聯盟理事長、臺灣虛擬貨幣反洗錢協會副理事長、臺灣區塊鏈大聯盟產學合作組召集人,擅長區塊鏈金融監理政策、法律風險分析及公共關係。致力於區塊鏈產業研究、數位資產及區塊鏈知識普及。


莊孟儒
「社群是NFT支撐價值的關鍵,創作者與持有者個關係更緊密,有時候持有者會反過來推進創作者。」
莊孟儒,臺灣大學經濟系畢業,現職為AVA天使投資投資經理,長期關注網路產業變化。
NFT,不敗的藝術神話?
NFT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發展出來的數位代幣,因區塊鏈詳細紀錄了產品的「身家背景」,因此能在看似無限複製數位世界呈現其獨一無二性。NFT的類型不一而足,舉凡遊戲、運動、金融到雞排都可以是NFT,而數位藝術,既是交易的格式,也可以促成交易的核心賣點,在這股浪潮下成功拓荒的創作者有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Pplpleasr、Beeple等人。


NFT大跌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說2021年NFT交易市場是眾生狂歡,今年則顯得頹然無力,有些NFT甚至被視為數位垃圾,原因可能是加密貨幣匯率波動加上NFT價值波動的雙重風險。


AVA天使投資投資經理莊孟儒,從投資與市場角度出發對NFT做了詳細分析:
「探究NFT大跌的原因,我覺得是它的價值還沒有被明確定義,加上它很容易流通、交易速度快,交易門檻下降,更加容易被炒作,在市場情緒高漲的情形下,價格就會被高估,例如鬱金香的例子;而一但市場轉冷,下跌的也會特別嚴重。傳統藝術品銷售要經過畫商、拍賣行,藝術品的定價來自於下一次完成的交易,這個過程很緩慢,雖然還是有炒作的現象,但是整體的感受跟反應就不會這麼明顯。」

「我認為藝術品價值的定義來自於幾個方面:認同藝術品的支持者、大環境的藝術市場和時間帶來的歷史價值。另一個NFT與傳統藝術品最大差異是NFT有延續性,作品會演化、成長、玩法更多。」

新興市場,懂這幾點不踩雷!
有人說NFT終將泡沫,也有人說它是藝術家拓展商業版圖的靈丹妙藥,面對這個新興市場,藝術家是否值得涉足?關於問題,彭少甫表示樂觀,他指出元宇宙是大勢所趨,人在現實中需求終將交錯在虛實之間,比如書寫表達的需求,懂得使用word軟體的人勢必比紙筆書寫的群體更能享受到內容傳遞的便利性,NFT有確權功能,彰顯虛擬世界中的數位財產(這裡的財產是比喻,需法律解釋),但他也特別強調,這個領域仍有許多機制待完善,要謹慎做功課,對NFT進行動態觀察,持續追蹤。
「撇除技術考量,從文化角度分析NFT的價值,我認為有幾個觀察指標:1.先發優勢,例如第一個發行的類別; 2.IP的應用,像是漫威角色轉成的NFT;3.賦能,也就購買者能在兌換到的商品或服務(有些類似會員卡);4.社群共識,指得是凝聚群體的能力;5.社交資本,亦即作為自我認同、朋友圈認同的載體。我建議有興趣者可以以自己能負擔的範圍去嘗試,會有更深的體會。」



身為創作者,發NFT應該注意哪些事?
「NFT只是一串資料,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容器,它的媒體是指向外部的,這讓創作者可以各種嘗試,我認為創作者在了解運作規則後,得返推自己擅長的媒材是什麼。」
發行NFT對創作者而言是利大於弊的,權利金機制(Royalities)使藝術家不必透過畫廊、拍賣行便能將作品的價值變現,成為直接收益。而投身這個領域前,劉呈顥建議創作者應注意幾點原則。首先,創作者應具備足夠的區塊鏈知識,並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發行與鑄造中,例如NFT帶有綠色環保意識,所發行的區塊鏈應選擇耗能少的;發行數量、性質也牽涉到鑄幣技術。
「在過去,藝術家聚焦在作品本身,但在NFT世界,藝術家應該扮演一個策展人的角色,要有做系列的想法以及碎片化的概念,例如一件作品發出一萬份時有哪些可能,從這兩點來綜合闡述自己的藝術理念。此外,創作者必須有品牌的概念,得長期經營,以建立大眾對品牌的信任。假如你的NFT發行後沒有經營,會對你的品牌聲譽產生負面影響。」


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parts of NFTs is the way they allow a community to form and participate in supporting something in which they believe.
Matt Fortnow and QuHarrison Terry
有用NFT,無用JPG? NFT的收藏意義
NFT會消減實體作品的藝術價值嗎?對劉呈顥來說正好相反,如過說過去持有藝術品是種文化資源的寡占,數位科技正好把作品內容推向給大眾,而有意持有作品的人能透過NFT成為藏家,讓人從外部觀看者直接變成藝術參與者。大眾收藏作品的方向,除了個人主觀喜愛、參考市場交易量和價格趨勢,也會受到市場大戶的購買記錄,以及NFT意見領袖的影響形成網絡影響。


科技日新月異,人心始終獨一
藝術家兼教育者戴維斯(Douglas Davis,1933-2014)上世紀末便提出科技不但不會侵蝕藝術品的氣韻,反而會給予每件複製品獨一性,因為數位技術不只能讓我們精確的複製元件,也能讓我們能在自己的電腦或媒體上使用或改變它,某部分反而強化了個體價值。戴維斯的看法正好說明了NFT的意義,人與科技的關係好比海灘上的碎浪,海浪雖然一再被擊碎,但從未以相同的形式碎裂,個體差異是科技永遠無法標準化的,而這些差異來自於每個人的心理,從這個角度出發,NFT更像人心的試金石,是將其作為賺取收益的投資工具?還是作為奔赴理想的數位舞台?真正的價值,不在於圖片旁的數字漲跌,而在於電腦前面的你,是用何種態度看待未來。關於NFT,你的想法是什麼呢?

延伸閱讀
www.angeltoventure.com
https://www.facebook.com/ethanliu.tw
https://kolnft.art
https://www.facebook.com/nacnalufu

熱愛攝影、旅行與寫作
徐思穎個人網站: https://nowshowup8825.wixsite.com/hsuszu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