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文章 │ 互動設計 黑秀人物

摘星紐約Parsons、錄取舊金山Uber總部:設計師吳姿儀專訪

作者/ 徐思穎 圖/ 吳姿儀
2022/07/21

為了追尋夢想,她從臺南走進臺北,再從臺北,飛向紐約,從全球首屈一指的帕森斯設計學院(Parsons)畢業後在眾多求職者中一路過關斬將,被位在舊金山的Uber總部錄取,負責Uber Eats派送員使用體驗設計,她,是如何做到的?

吳姿儀

 

image1

 

吳姿儀 (Yizzy Wu)從平面設計入行,畢業於臺師大美術系設計組(現為設計系),專注視覺與編排設計。2015前往美國,就讀Parsons the New School of Design, Design + Technology MFA 畢業後從事UI/UX產品設計,現居美國加州,於Uber Technology 擔任資深產品設計,經手項目包括website, b2b toolings, conversational AI, CX design,目前專注於Uber Eats派送員的使用體驗設計。

 

Uber Eats 派送員的使用體驗設計 圖/吳姿儀
Uber Eats 派送員的使用體驗設計 圖/吳姿儀

 

同學眼中的吳姿儀

姿儀是我在師大的同窗,一位來自臺南的親切女孩,也許是對她的記憶太過清晰,腦海中浮現的是依然是數年前與她坐在電腦邊趕作業邊閒聊八卦的畫面。她的性格像夏季晚風,溫暖中帶著慵懶與輕鬆,實在很難想像她會在畢業後隻身美國闖蕩,最後定居加州。如果用一句話去形容這段經歷,我會說:「大學畢業後,她的人生才正要開始。」

 

早期視覺設計作品  圖/吳姿儀
早期視覺設計作品 圖/吳姿儀

image4

 

大學畢業後,她先是在食品公司負責編排設計,朝九晚五、穩定踏實,但她總覺得這樣的工作感覺到頭了,看不到其他可能。記得我們是在東門捷運站附近的一間小吃店談起這個話題,話裡話外,我的直覺是她會換一個工作,孰不知當時她已經開始了邊上班、邊念英文的雙軌生活,她準備出國,目標是世界頂級設計學院-帕森斯(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十年後,她回憶道:「當時托福考了五次,真的快崩潰了,我並沒有足夠的自信覺得自己可以申上Parsons,得知自己被錄取時只覺得不可思議。」

 

電子書設計 圖/吳姿儀
電子書設計 圖/吳姿儀

image6

image7

 

在帕森斯的日子

一只錄取通知,讓姿儀踏入世界之都-紐約,她說那份緊張與忐忑一路從機場海關延續到課堂。此時,她留學試煉才真正開始,即使托福過關,生活溝通與密集課堂報告使她吃盡苦頭,她說自己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才真正適應,每次報告前都得瘋狂練習口說、克服自己內向的性格,但也是這樣的訓練,讓她在往後的學習中更得心應手。

「在帕森斯的學習是什麼感覺?老師怎麼教?」

「帕森斯集結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差異,例如美國學生對自我表達非常有自信,韓國同學特別講究視覺形式,老師在教學上強調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非常重視表達與報告。」

 

physical computing 課程 圖/吳姿儀
physical computing 課程 圖/吳姿儀
image9
prototype 設計 圖/吳姿儀

 

實作案例:布魯克林大橋的分道識別

課堂上,學生被要求觀察生活中的問題,並用設計提供解決方案。姿儀印象最深的一堂課是與小組成員一起解決布魯克林大橋上道路識別的問題:人行道與車行道常常被混淆,人走車道、車行人道屢見不鮮。她們最後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在人行道上設計一組迷宮,成功吸引了行人的注意。

 

人行道上的迷宮 圖/吳姿儀
人行道上的迷宮 圖/吳姿儀

 

「做著個設計時還有個小插曲,當時我們還特別去問了當地警察,能否在橋上貼膠帶,得到的回答是只要不傷害別人都可以,感覺紐約這個城市真的很自由且神奇,我們的迷宮在橋上貼了一年多材被卸除。」

 

設計發想與執行  圖/吳姿儀
設計發想與執行 圖/吳姿儀

 

從「留學」到「留下」

九成留學美國的學生都會希望畢業後接續一份正職工作,這與申請學校相比,可以說是難上加難,因為與之競爭的是不分年齡的求職者,加上辦理工作簽證對在地企業來相對繁瑣,即使有名校加持,外國人並非企業徵才時的首選。2017畢業後,姿儀先以接案的方式進行設計工作,同時海投履歷,請教學長姐並不斷修正自己的面試報告。

「我覺得美國的企業非常重視挖掘問題的能力與方案設計,在面試中呈現自己的思考方式是很關鍵的。」

 

網頁設計框架思考結構圖 圖/吳姿儀
網頁設計框架思考結構圖 圖/吳姿儀
視覺規劃 圖/吳姿儀
視覺規劃 圖/吳姿儀

 

畢業不到半年,她就獲得了正式的工作邀約,遞出橄欖枝的是Uber的舊金山總部,當她得知自己拿到Offer時的第一反應是自己是不是被詐騙了?有種不真實的錯覺,自此,她成為這家新創公司的產品設計師。

 

Uber 舊金山總部 圖/吳姿儀
Uber 舊金山總部 圖/吳姿儀

 

Uber 產品設計師

「在Uber工作是什麼感覺?與在學校有什麼不同?」

「我覺得學校的設計訓練著重理論與研究,學生也有足夠的時間對設計進行打磨,但工作中的設計需要考量效率,必須隨機應變並和團隊成員做足溝通。」

 

Uber 使用者介面 圖/吳姿儀
Uber 使用者介面 圖/吳姿儀

 

姿儀現在負責的是Uber平台系統中配送員端的介面設計,對她來說,工作重點並不是視覺美感,因為企業已有了既定的視覺系統,而是如何協助配送員順利購買並送達商品,像是如何訂定合理的配送範圍、當配送員找不到符合顧客需求的品項時,可以用哪些產品替換、如何讓有視障的配送員能順利上手app等,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調研與討論。

 

Uber 使用者介面 圖/吳姿儀
Uber 使用者介面 圖/吳姿儀

 

「工作中沒有比稿,而是大家針對一個問題交換意見,目的是讓產品運作得更好,好或不好,直接看配送效率的改變就知道。」

 

image17

工作討論,大家提出想法、互相投票、討論  圖/吳姿儀
工作討論,大家提出想法、互相投票、討論 圖/吳姿儀

 

「出走」的勇氣

從這位出生南國的設計師身上,讓我想到三毛在《雨季不再來》寫過的一句話:「我想,一個人的過去,就像聖經上雅各的天梯一樣,踏一步絕不能升到天國去。而人的過程,也是要一格一格爬著梯子。才能到了某種高度。在那個高度上,滿江風月,青山綠水,盡入眼前。這種境界心情與踏上梯子第一步而不知上面將是什麼的情形的迷惘惶惑是很不相同的。」

姿儀笑說自己的人生的轉折都來自「誤打誤撞」,但我想這些曲折的前提來自於能「出走」的勇氣,辭去安穩的工作、重新學習語言、適應全然不同的文化,因著時光環境的改變,逐漸蛻變成一位優秀的設計師,如加州燦然的陽光,給世界,更多浪漫與溫暖。

 

於墨西哥調研 圖/吳姿儀
於墨西哥調研 圖/吳姿儀

 

延伸閱讀
https://dribbble.com/easeinout

 

徐思穎Hsu Szu Ying 熱愛攝影、旅行與寫作 徐思穎個人網站: https://nowshowup8825.wixsite.com/hsuszuying
徐思穎Hsu Szu Ying
熱愛攝影、旅行與寫作
徐思穎個人網站: https://nowshowup8825.wixsite.com/hsuszu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