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巨作幕後的神祕工作者:絹印版畫家黃椿元專訪【黑秀談藝】
NFT無疑是今年藝術圈最熱門的關鍵字,這個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的非同值化代幣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企圖在數位世界創造獨一無二的藝術價值。然而,當大家都在對NFT津津樂道時,有個人還在默默堅守,以手工複製與維持藝術與傳播間最巧妙的平衡,他是絹印版畫家黃椿元,一位用「冷門」藝術讓工作室運轉15載的藝術家。

椿版畫工作室
椿版畫工作室《TSUBAKI PRINT STUDIO》成立於2007年,期許為技術最精湛的「絹印」印製團隊並致力於臺灣版印工作室定位之建構與推動,成為藝術家、畫廊及出版商最信賴的夥伴。
椿版畫主理人
黃椿元,1977年生於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造形研究所、中華民國版畫學會理事、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兼任老師,受邀法國版畫三年展、西班牙版畫博覽會、俄羅斯新西伯利亞三年展、羅馬尼亞版畫雙年展、中日名家版畫交流展等。作品典藏於俄羅斯東方藝術博物館、羅馬尼亞CLUJ-NAPOCA美術館、日本沖繩佐喜真美術館及私人收藏。


冷門 ⇄ 冷靜
「當 NFT出來時,數位微噴已經是夕陽工業了,而像我這樣做絹印的,可能是沈到深海的那種了。」
雖然是句玩笑話,卻能在言談間感受到黃椿元對絹印堅持,同時也有種孤軍奮戰的失落感。絹印的黃金時代已過四十年,曾經,幾乎所有的印刷都出自絹印,包含公車車身上的巨幅廣告。隨著製圖技術的改朝換代,這門技術也漸漸淡出大眾視野,現在,「絹印」這個詞除了藝術圈,鮮少人知。為何選擇絹印?這可能得從黃椿元的求學說起,他說自己小時候不愛讀書,但卻對畫畫和手工情有獨鍾,高中就讀復興美工,畢業後去當兵,退役後被同袍拉去重考班「陪念」,沒想到被臺北藝術大學錄取,才有了接觸版畫的機會。

「比起其他創作,版畫的步驟較多,間接性強,我覺得這很符合自己的個性,我對直覺性的繪畫沒有這麼感興趣,更喜歡在這種有停頓、可以慢慢思考下的狀態下創作。」

出於本有的藝術美感與手工技術,黃椿元在大學時在版畫上就有出彩的表現,擔任了版畫家楊明迭老師的版畫助手。在一次國際交流活動中,他被日本版畫家園山晴巳的版畫作品深深打動,開始構築以版畫技術過生活的理想藍圖。

絹印
絹印是現今常用分類的五大印刷原理(凸、凹、平、孔以及數位印刷)中「孔版」印刷的延伸應用。1905年英國人西蒙(Samuel Simon)把「絹布」張釘在木框上,像是一個方形的篩網,然後把刻好圖像的鏤空型紙黏貼在篩網的底部,目的是透過絹布的覆蓋來保護型紙;在印製圖像時就能夠減少型紙被直接摩擦,並且獲得更多的印刷數量。當時稱為「絹印型紙」(Silk Screen Stencil);1907年這項技術在英國得到專利,這也是「絹印」一詞最早的起名,即便到了今日,在材料上早已經用「尼龍布」來取代絹布,臺灣依舊習慣稱作「絹印」或「網版印刷」,香港、澳門及中國則稱作「絲網版」。





理想 ⇄ 生活
版畫的種類繁多,背後的歷史更是錯綜複雜,幾乎涵蓋了所有涉及人到任何有關「複製與轉移」的技術。相較於其他版種,絹印在複製上更為便利,這也是黃椿元最後選擇以此為創作與工作的原因。
「或許真的是太冷門了,反而大家會很快想到你。」
椿版畫工作室的成立可以說是幸運的,黃椿元說可能是在北藝大時期攢下的口碑與老師們的肯定,工作室還在裝修時就收到第一件委託,委託人是藝術家梅丁衍,為他印製限量版畫,之後藝術家的合作也逐年增加,合作對象除了臺灣,還包含日本、法國。這些工作邀約促使他思考工作室的定位,如果只做教學會限縮了絹印的可能性,因此他更重視與藝術家、藝廊與學術機構的合作。

黃椿元將自己大部分的時間放在與藝術家的合作上,比起數位微噴的完全複製,椿版畫在複製的過程中又多了更大的創作空間,例如與藝術家白嘉莉協作中,在原有的圖像上加入了印尼圖騰、顏色也做了調整與變化,他將這樣的過程視為另一種創作,用自己的專業,協助藝術家做出比原作更出彩的作品。

此外,他也將與藝術家的合作視為一種自我挑戰,例如來自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大卷伸嗣老師的委託,在製作長達兩公尺以上的大型絹印同時掌握特殊油墨的印刷質感,難度極高,黃椿元說印完當下真的有種想收手不幹的衝動,但睡完一覺醒來還是會依如往常地到工作室報到。



自己 ⇄ 他人
除了與藝術家協作限量絹印外,黃椿元也利用檔期間隔進行自己的創作,他說小時候他買的第一張複製畫是九魚圖,目的是遮擋家裡的電線,卻意外開啟了他對「複製圖」的思考,在臺灣,很多人的客廳都會出現九魚圖或八駿圖,這是大家共有的視覺經驗。因此,他將臺灣人客廳中常見的「九魚圖」結合客家花布、歌仔戲棚的顏色,創作出獨具特色的「臺式普普」。


對於絹印,黃椿元總有個使命感,想把這個被邊緣化的製圖藝術推廣出去,除了工作室的業務,他也參與籌劃了版畫展、工作坊,以過來人的身份給予新一代的藝術家更多創作方法與建議。對他來說,讓出自己的時間,讓非版畫圈的人認識絹印比自己在工作室做作品更有成就感。
「 版畫不能只在自己的同溫層,這也是我與藝術家合作或做推廣的原因,很多油畫、水彩或複合媒材完成的圖像透絹印再次展出時,會讓其他群體更認識這個創作媒材」。


獨一無二 ⇄ 絹印
黃椿元故事讓人聯想到孟克與攝影,攝影術的誕生讓許多以寫實肖像維生的畫家瞬間丟了飯碗,第一次,人類不必參與製作圖像的過程,攝影好似小偷,偷走了畫家的畫筆。但它落到孟克手裡卻有截然不同的結果,它用自己獨到的美感創作出許多如夢似幻的動人影像。至始至終,使用什麼工具、用什麼技術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使用工具的人,他(她)的想法與內容以及傳遞的價值使否對人有更深的啟發。與絹印為伴15年,黃椿元將工作室打理得有條不紊,色料、壓印台依然保持在最佳的狀態,聊到絹印,語氣中滿是熱情,這是他人生的信仰,也是最獨一無二的閃光。
延伸閱讀
https://tsubakiprintstudio.com
https://www.facebook.com/tsubakiprint

熱愛攝影、旅行與寫作
徐思穎個人網站: https://nowshowup8825.wixsite.com/hsuszu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