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彩繪台灣美好印象的香港女孩- 插畫家 流星
2014年愛上窮遊的香港女孩──流星,原本只是來台灣走一趟為期三個月的環島旅行;一眨眼六年的時間過去,她不僅從旅人成了旅居在台灣的香港人,而且還是兩個文創品牌的主理人,一肩扛起屬於自己的文創商品店,滋養她的正是對台灣的熱愛與對創作的不輟。
台灣成了創作養分 創造了新的人生
回憶起在香港的創作時期,流星說自己日夜追著時事議題畫圖,只為了可以讓更多人看見她的插畫,也曾因內容引起大家的共鳴,而在短短的一天內多了七、八千粉絲,不過粉絲們對於她筆下的插畫卻依然很陌生。
來台灣環島的期間,她發現許多台灣大學生們,紛紛將腦中的創意製作成各式主題風格的插畫明信片,並且以此開始創業擺市集,透過商品與客人交流。台灣的創作環境讓流星改變了以往對創作的想法,原來創作不應該侷限在粉絲專頁的按讚數上,而是可以開心地專注在商品創作上。
她語氣堅定地說:「我不一定要等別人來找我,當有想法時更應該主動去創造機會!」抱持著堅定信念的她,就這樣展開了在台灣的創作人生。
旅居在台初期,流星與合夥人在北門一同經營民宿與文創小店,她將店面畫出來後做成明信片送給客人,客人收到明信片時臉上開心滿足的笑容,是開啟流星用插畫創作台灣日常的關鍵。從香港人角度畫台灣,不僅讓看到的台灣人覺得既有趣又有共鳴感,而且所有映在腦海裡的台灣元素,都成了她的創作養分。
辛苦的淬鍊 成就了現在
「那時候卡在我有想法,但沒有資金。」流星回想起這場文創夢,剛開始並不順遂,甚至連家人也要她回香港找份穩定的工作,至少不用再那麼辛苦。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能量可以反映在創作上,2016年時,流星決定回香港打工一個月,對她而言這並不是向現實低頭,而是為了讓自己一步步朝夢想前進所做的付出。
俗話說「機會總是給準備好的人」,回香港後,流星因緣際會地獲得了一份可以回台灣做的遠端設計工作,而這樣邊創作、邊抓空檔遠端工作的時間長達六個月,一點一滴地累積了現在的創業資金。經過這些辛苦的淬鍊,從月營業額最低只有3000元的「窮遊女子」,搖身一變成了如今在永康街擁有自己文創商店的老闆。
經過思考的創作 才能更貼近消費者
「沒有不好的商品,只有它賣的點適不適合!很多創作者只專注創作自己喜歡的東西,往往忽略了需求者的想法跟訂價的策略性,其實只要多聽聽對方的想法,創作出來的商品自然就會跟客人自我介紹。」談起創業之道,眼神發亮的流星笑著說。
對於現在的流星而言,創作並不是一昧地將自己的意念灌輸在商品中,而是把商品當做與人之間串連的橋梁,就像他畫的大同電鍋、藍白拖或是阿公阿嬤的可愛角色,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有著不同的意義,但看到這些作品時都會忍不住會心一笑。
100對新人結婚婚約書挑戰
因為想要送男朋友的二姊特別又有意義的結婚禮物,而創作了客製化的結婚婚約書,沒想到一分享就引起熱烈的回響,也因此開啟了流星創作100對新人結婚婚約書的挑戰。流星說至今雖然沒有細數筆下畫過的新人有幾對,但從每一次的創作過程中都獲得了滿滿的幸福感。
她總是貼心地為客人設想,先了解每對新人的故事才開始創作,這些甜蜜故事背後的創作,也促使流星開了婚禮插畫個展,跟大家分享這些感動與喜悅。
「我喜歡這個工作!」流星對每件商品投入全部的心思。從創業開始,無論是自學電繡或是用心了解印刷與五金的原理,與職人們透過聊天分享經驗的過程,不僅讓她覺得有趣,也讓她在創業的過程中獲益良多。
「就算不賣商品,我還是會選擇以台灣的事物作為創作理念。」流星以香港人的角度畫出台灣的溫暖,將台灣的溫柔與美麗畫進她的創作中。新光三越今夏的【是誰切洋蔥】展,流星將彩繪傳統柑仔店與阿嬤剉冰店等「台灣日常」,邀您一起重拾小時候單純而美好的回憶。
我們跟工廠不一樣
「現在網路上很多人用削價競爭來經營品牌,可是我仍然堅持自己創作的價格,因為從設計到所有小細節我都會幫客人設想,甚至以自己的經驗提供建議、與客人溝通,就是為了讓客人收到超出他們所預期的好產品,他們自然就會覺得價格與等待是值得的。」
活動資訊: 「是誰切洋蔥」展覽活動官網
原文出處: 新光三越文化基金會